針焰試驗不合格,本質(zhì)是材料或試樣在模擬 “局部微小火源" 作用下,未能達到標準規(guī)定的阻燃要求(如持續(xù)燃燒時間過長、火焰蔓延超出限定范圍、引燃周邊引燃物等)。其原因需從材料本身特性、試驗操作規(guī)范性、試樣狀態(tài)、設(shè)備因素等多個維度拆解,具體可分為以下四大類:
這是針焰試驗不合格最主要的原因,材料的成分、結(jié)構(gòu)直接決定其燃燒行為,具體包括:
未添加或阻燃劑不足:
塑料、橡膠等高分子材料本身多為易燃物(如聚乙烯、聚丙烯),若未添加阻燃劑(如溴系、磷系、無鹵阻燃劑),或添加劑量低于臨界值,無法形成有效的阻燃屏障(如隔絕氧氣、抑制自由基反應(yīng)),遇針焰易持續(xù)燃燒。
示例:普通 ABS 塑料(未改性) vs 阻燃 ABS(添加 15% 溴系阻燃劑),前者遇針焰會快速燃燒,后者可在火焰移開后 10 秒內(nèi)自熄。
阻燃劑選型錯誤或配伍不當:
不同阻燃劑適用場景不同,若選型與材料基材不匹配(如將適用于 PVC 的阻燃劑用于 PP),或多種阻燃劑混合后發(fā)生 “拮抗作用"(相互削弱阻燃效果),會導致阻燃失效。
示例:在 PP 材料中單獨添加磷酸酯類阻燃劑,若未搭配協(xié)效劑(如滑石粉),阻燃效率極低,難以通過針焰試驗。
阻燃劑分散不均:
生產(chǎn)過程中(如注塑、擠出),阻燃劑未充分分散在基材中,形成 “局部阻燃薄弱區(qū)",針焰作用于該區(qū)域時,材料易被引燃并蔓延。
示例:電纜絕緣層中阻燃劑團聚成顆粒,針焰接觸團聚處時,熱量集中導致絕緣層快速燒穿。
部分材料基材先天阻燃性極差,即使添加少量阻燃劑也難以滿足要求:
厚度不足:
試樣厚度過薄(未達到標準規(guī)定的最小厚度,如部分標準要求≥1.6mm),火焰易穿透材料,導致熱量快速傳遞,無法形成自熄條件。
示例:家用電器外殼塑料件為減重設(shè)計過薄(僅 0.8mm),針焰作用后直接燒穿并持續(xù)燃燒。
表面或內(nèi)部缺陷:
試樣存在氣泡、裂紋、雜質(zhì)(如金屬碎屑)等缺陷,火焰易在缺陷處聚集熱量,加速燃燒;內(nèi)部雜質(zhì)還可能成為 “助燃劑"(如某些金屬雜質(zhì)導熱快,導致局部溫度驟升)。
即使材料本身合格,若試驗過程未嚴格遵循標準,也可能導致 “假性不合格" 或真實不合格(因操作偏差放大材料缺陷):
火焰高度 / 溫度不達標:
針焰試驗要求火焰高度穩(wěn)定在12mm±1mm,火焰頂部溫度需達到950℃±10℃(部分標準為 750℃)。若燃燒器氣閥調(diào)節(jié)不當(燃氣 / 空氣比例失衡),導致火焰過短(<11mm)或溫度過低(<940℃),可能掩蓋材料缺陷;反之,火焰過高(>13mm)或溫度過高(>960℃),會超出標準要求的 “微小火源" 強度,導致合格材料誤判為不合格。
燃燒器角度 / 距離偏差:
標準要求燃燒器與試樣表面呈45° 角(或垂直,依標準而定),火焰頂端與試樣受火點距離為5mm±0.5mm。若角度傾斜過大(如 60°)或距離過近(<4.5mm),會增加火焰對試樣的熱輸入,導致燃燒加劇;距離過遠(>5.5mm)則熱輸入不足,結(jié)果失真。
試樣尺寸 / 形狀不標準:
未按標準裁切試樣(如長寬高未達到規(guī)定尺寸,或邊緣未打磨平整),導致受火面積、熱量傳導路徑異常。
示例:GB/T 5169.5 要求試樣為 “長 125mm× 寬 13mm× 厚(3-13)mm",若試樣僅長 100mm,火焰蔓延至端部的時間縮短,易判定為不合格。
試樣安裝位置錯誤:
試樣未固定在標準夾具上,或受火點未對準 “最薄弱區(qū)域"(如元器件引腳附近、絕緣層接縫處),導致測試部位不具代表性。
示例:測試電纜絕緣層時,未將試樣固定為 “水平受火",而是傾斜放置,火焰因重力作用快速蔓延,導致不合格。
溫濕度 / 氧氣濃度異常:
標準要求試驗環(huán)境溫度為23℃±5℃,相對濕度45%-75%,氧氣濃度 21%(正常空氣)。若環(huán)境溫度過高(>28℃)或濕度過低(<45%),材料水分含量低,更易燃燒;若試驗箱內(nèi)通風不良(排煙系統(tǒng)故障),導致氧氣濃度升高(>22%),會加速火焰蔓延。
引燃物放置錯誤:
部分標準要求在試樣下方放置 “引燃鋪墊物"(如兩層醫(yī)用紗布),評估材料燃燒滴落物是否引燃周邊物品。若鋪墊物距離試樣過近(<20mm)或未鋪平,滴落物易快速引燃鋪墊物,導致附加不合格項。
試樣的 “時效性" 和 “存儲狀態(tài)" 也可能導致試驗不合格,尤其針對已生產(chǎn)或存放一段時間的產(chǎn)品:
熱老化:材料長期處于高溫環(huán)境(如電機內(nèi)部、燈具附近),阻燃劑可能分解(如溴系阻燃劑在 120℃以上逐漸失效),或基材分子鏈斷裂,導致阻燃性下降。
示例:使用多年的電線電纜,絕緣層中阻燃劑揮發(fā),針焰試驗時無法自熄。
濕熱老化:在高濕環(huán)境中,部分阻燃劑(如無機阻燃劑氫氧化鎂)易吸潮,導致其在基材中分散性變差;同時,水分會加速材料降解,削弱阻燃效果。
紫外老化:戶外使用的電子電氣產(chǎn)品(如充電樁外殼),長期受紫外線照射,材料表面降解、脆化,阻燃層破損,遇針焰易燃燒。
針焰試驗機的核心部件若未校準或故障,會導致測試條件失控,進而影響結(jié)果:
燃燒器堵塞或磨損:燃燒器內(nèi)孔(標準直徑 0.5mm±0.1mm)因燃氣雜質(zhì)堵塞,或長期使用后磨損擴大(>0.6mm),導致火焰形狀不規(guī)則(如火焰歪斜、分叉),熱分布不均。
測溫裝置失準:K 型熱電偶未定期校準,實際測量溫度與顯示溫度偏差>15℃,導致火焰溫度未達到標準要求卻誤判為達標,或反之。
計時器誤差:計時裝置精度不足(誤差大于0.1 秒),導致火焰施加時間(如標準要求 30 秒)實際為 35 秒,延長熱作用時間,導致材料燃燒加劇。
當針焰試驗不合格時,建議按以下優(yōu)先級排查:
優(yōu)先排查材料本身:檢測材料的阻燃劑含量、分散性、基材類型(通過紅外光譜、熱重分析等),這是最根本的原因;
其次核查試驗操作:復現(xiàn)試驗過程,檢查火焰參數(shù)(高度、溫度)、試樣安裝、環(huán)境條件是否符合標準;
最后確認試樣狀態(tài)與設(shè)備:檢查試樣是否老化、受污染,設(shè)備核心部件(燃燒器、測溫儀、計時器)是否校準合格。
通過系統(tǒng)性排查,可精準定位不合格根源,針對性優(yōu)化(如調(diào)整材料阻燃配方、規(guī)范試驗操作、更換老化試樣等)。